暑假期間,許多朋友帶孩子來美國,少不了要到各個世界一流大學游歷一番。一來美國大學校園風景秀麗,是放松心情的好去處;二來名校的氛圍對孩子也有勵志作用,至少可以為將來上大學做些準備。
  大凡每到一校,大家照例要找找校門,拍張照片,以示留念,但遺憾的是,這個愿望往往落空,不要說校門,連帶有校名的標志都難找。
  閑聊時,朋友們往往感嘆,美國大學真是自由開放,不但沒有圍墻,連個校門也沒有,更不要說守在門口查驗證件的保安了。想什么時候進就什么時候進,想從哪兒進就從哪兒進。不像你們北大、清華,進門還要排隊,簡直沒有一點兒大學的氣度和胸懷,仿佛就是一個衙門。就從這一點來看,國內(nèi)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恐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國外大學沒有圍墻,并非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由大學有沒有圍墻引申出大學是否自由開放,并進而批評中國大學的封閉與官僚,也不是一個新的觀點。然而,我遍查所能見到的討論大學圍墻與大學精神的文章,都把大學沒有圍墻作為一個先驗存在的前提,卻沒有一篇試圖去問一問:為什么國外大學沒有圍墻?
  圍墻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物理意義上的空間隔斷結構,用以離合、分割或保護某一區(qū)域;另一種是由前一種引申出的比喻,寓意某種產(chǎn)生阻隔作用的力量。
  比如,錢鐘書先生最著名的“圍城”即是對人生的比喻。比喻的好處是形象,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但也往往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質(zhì)。就大學而言,有沒有圍墻是一回事,是不是開放自由是另一回事。在我看來,圍墻和大學精神風馬牛不相及,用圍墻來隱喻大學之自由開放,恐怕是某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的牽強附會了。
  為什么美國大學沒有圍墻?許多美國教授聽到我的問題很愕然,他(她)們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是一個問題,更沒有人把圍墻和自由開放的大學精神聯(lián)系在一起。聽完我一番啰哩啰嗦的解釋,他(她)們也覺得這個現(xiàn)象很有趣,并且對中國大學的圍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很坦率地告訴我,美國人并不認為這二者之間有什么意義重大的相關性。
  圍墻的作用在于提供安全保障。換句話說,如果安全能夠得到保障,圍墻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據(jù)我觀察,美國大學之所以沒有圍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需要,同時也是歷史形成的自然結果。這和大學是否具有自由開放的精神毫無關系。
  在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麥卡錫時代”,大學并沒有圍墻,但那時的大學里充斥了監(jiān)聽、搜查和迫害,并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加自由。普林斯頓是全美極其罕見的既有柵欄又有校門的大學,但卻絲毫沒有因此而變得不自由。
  根據(jù)地理位置的不同,美國大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類是像斯坦福這樣校園面積極大的大學,占地達35平方公里。一旦進入校園,輕易別想走出來。如果把校園全部用圍墻圍起來的話,不要說建造成本很高,就連維護費用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對于斯坦福這樣資金雄厚的大學來說,錢不是什么問題,關鍵是這筆支出既無必要,也沒有意義。
  第二類是像威爾斯理女子學院這樣坐落在威爾斯理小鎮(zhèn)里的大學。大學即小鎮(zhèn),小鎮(zhèn)即大學,二者融為一體。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就是小鎮(zhèn)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樣的大學,當然沒有必要用圍墻把自己和小鎮(zhèn)隔離開,事實上也無法真正實現(xiàn)隔離。這一類大學多建于美國早期,其實是歐洲大學傳統(tǒng)在美洲大陸的延續(xù)。
  歐洲歷來喜歡在風景如畫、靜謐安詳?shù)男℃?zhèn)建立大學。有時候,小鎮(zhèn)反而因為大學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比如,德國最頂尖的大學哥廷根大學就坐落在哥廷根市。在這個只有12萬人口的小城市里,居然有近3萬人是哥廷根大學的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此外,還有一類是像哥倫比亞大學這樣坐落在大城市中心的大學。所謂校園其實就是街道兩旁的一棟棟樓宇而已。這一類大學建校伊始就依托城市而存在,一方面是租用城市的建筑物作為校舍,同時分享了城市的安全、交通和市政等公共設施的便利;另一方面,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大學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與所在城市的聯(lián)系極為緊密,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最負盛名的學院有商學院、新聞學院、教育學院,等等,這和它坐落在集全球經(jīng)濟、金融、藝術和傳媒中心于一身的紐約關系極大。難怪人們說,“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在華爾街學經(jīng)濟,在聯(lián)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看戲劇。”
  與此類似的還有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這所全美最頂尖的藝術院校的發(fā)展得益于芝加哥的時尚與現(xiàn)代,它甚至因此拒絕搬遷到市政府免費為之建設的郊區(qū)。這樣的大學,當然更不會用一道圍墻來把自己和城市隔開了。
  和中國相比,美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人口少。除了少數(shù)幾個大城市外,許多地方人煙稀少。正因為平時見不到什么人,所以人和人之間很親切,彼此友善禮讓。人們總是要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聚在一起,溝通交流,又怎么會用圍墻進行自我隔離呢?美國人之所以顯得熱情好客,喜歡聚會聊天,都和這個因素有關系。
  另一方面,美國的社會和家庭安全系統(tǒng)相當發(fā)達。尤其在西部的多個州,不但家庭安全系統(tǒng)和警察局直接相連,許多人也合法擁有槍支。按照美國法律,他(她)可以隨時擊斃任何企圖非法闖入的入侵者,當然必須是正面射擊——這屬于正當防衛(wèi)。因此,圍墻作為安全屏障的意義并不存在。美國人也不喜歡在房屋周圍壘砌高高的圍墻,至多種一圈樹墻而已。這種沒有圍墻的文化自然也會影響到大學的建設。
  至于那些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大學,本身就屬于城市警察管轄的范圍。大學里的師生均為年滿十八歲的成人,不需要額外特殊的保護——這正是雖然美國大學沒有圍墻,但美國中小學[微博]卻都有圍墻的原因——一旦出現(xiàn)危害校園安全的事件,警方會立即采取行動。也就是說,圍墻并不能使校園變得更加安全,大學自然沒有修建圍墻的需要和動力。
  與美國不同,中國素有砌墻的傳統(tǒng)。早在春秋時期,即有“城郭之制”。20世紀50年代以后,伴隨著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全面建立,大學也由學術性社區(qū)變成了事業(yè)“單位”,由此砌起了圍墻。但這種文化是否一定意味著封閉、保守和官僚,是值得學術界和知識界認真思考和研究考證的問題。
  同樣,自由開放是大學建設的應有之義,但這一點不需要由沒有圍墻來加以體現(xiàn)。20世紀90年代初,北大拆除南墻,曾經(jīng)引起一時轟動,但此舉除了具有象征性的意義之外,北大并沒有因此而發(fā)生多么巨大的變化;十多年之后,北大把曾經(jīng)拆除的南墻又重新壘起來,也無非出于現(xiàn)實性的需要。南墻拆建前后,北大依然還是北大。
  由此看來,圍墻就是圍墻,也許并不需要賦予它多么重大的文化意味,即使它是大學的圍墻。任何一種文化必然根植于自身傳統(tǒng)和特點。多年來,我們隔岸看花,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去解讀美國教育,不光鬧了不少笑話,恐怕對于中國教育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并不會帶來多少有價值的思想和推動。

   CFA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9時間獲取2014年CFA考試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提醒
  
  高頓網(wǎng)校特別提醒:已經(jīng)報名2014年CFA考試的考生可按照復習計劃有效進行!另外,高頓網(wǎng)校2014年CFA考試輔導高清網(wǎng)絡課程已經(jīng)開通,通過針對性地講解、訓練、答疑、模考,對學習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分析、指導,可以幫助考生全面提升備考效果。
  報考指南:2014年CFA考試備考指南
  免費題庫:2014年CFA免費題庫
  考前沖刺:CFA考試備考專題
  高清網(wǎng)課:CFA考試網(wǎng)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