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齡人已經(jīng)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了,你還在考慮要不要考證?

 

昨日,分析君在各新聞報的頭條中,都看到了下面這則內(nèi)容的報道:A股上市公司出現(xiàn)483名90后高管,其中最小董事長年僅23歲。

 

 

出現(xiàn)這條報導后,網(wǎng)友瞬間炸開了鍋...

 

有看好的表示:自古英雄出少年,年少有年少的好處。

 

 

有觀點中立的表示:有朝氣沒經(jīng)驗,能好能壞。

 


 

而更多的,接近90%的人則是表示:不看好,不過是富二代的鍍金游戲,其背后所代表的上市公司股票皆要“拉黑”。

 

 

所以,看到這里,似乎有兩個結論出來了:

 

年輕≠有實力?

 

年輕人上位=富二代?

 

分析君認為:莫欺少年經(jīng)事少,上面說的483位90高管,不一定完全靠出身上位,其中亦不乏有自身實力的“英雄少年”,還要辯證看待。

 

1
馬云稱完全沒有能力與90后競爭

 

如果上面的報導話題換成,那483位高管都是70后或者80后,分析君想那么就不會有多少人覺得奇怪了,哪怕接管的人是富二代。所以人們不支持的并非上位的是富二代,而是認定作為“90后”的他們,年輕就等于能力水平不足。

 

一說90后,很多70后80后的人都認為他們還是一群小屁孩兒,甚至90后自己,也多標榜自己“尚且稚嫩”。但其實,他們早已不是小孩,最大的已經(jīng)將近30歲,最小的也已成年,大部分人都已經(jīng)步入社會。

 

如今的“90”后,也不乏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在各領域中有自己獨特優(yōu)勢的“能人”,就比如前段時間傳揚的風風火火的子彈微信創(chuàng)始人郝浠杰,便是一名94年CEO,成為新一代互聯(lián)網(wǎng)90后創(chuàng)業(yè)人物代表。此外,去年分析君還采訪過一位CFA持證人,90年,金融工程師出身,二本學校畢業(yè),如今手中管理3家公司,正攻讀清華大學MBA,堪稱逆襲。

 

我們看到,90后,已經(jīng)逐步脫離“稚嫩”,成為新一代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物。

 

2017年,馬云在參加中央財經(jīng)的節(jié)目《對話》中這樣評價過90后“現(xiàn)在厲害的創(chuàng)業(yè)者跟企業(yè)家其實都老了,腦子不夠用了,想要騙王健林這樣的老板,其實很容易,我隨便跟王健林打個賭,他都愿意拿十個億出來和我玩,王健林和我賭,肯定會輸。”

 


 

“但是我曾經(jīng)在辦公室面試了六個年輕人,聽完他們介紹自己的項目后,感到非常震驚。現(xiàn)在中國的90后,智商極高,而且非常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也是中國真正的希望所在。完全沒有能力與現(xiàn)在的90后競爭,他們太聰明了,很多事情我還沒想到開頭,他們就已經(jīng)想到結尾了。而且他們搞的很多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完全看不懂,只能驚呼,天啦,居然還能這樣賺錢?”

 

 

“90后”雖然尚且年輕,但是他們身上,潛藏著無限可能。483位上市公司的90后高管中,誰知道就不會有“未來之星”呢?

 

2
成名要趁早

 

分析君有個同學,出任一次重要飯局時,席間話題甚多,但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一位大佬說的話:“成名須趁早,否則,就被時光消磨了銳氣,難以脫穎而出了”,這句話讓他頓時感到壓力重大卻又茅塞頓開,之后做出了不少改變,職業(yè)發(fā)展更勝從前。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出名要趁早”。許多人在年輕時圖于安逸不知進取,到了而立之年,被歲月磨掉了激情,終泯然于眾人。當別人少年成名之時,只剩下羨慕和嫉妒,輕飄飄的落下一句評價:不過是撞了好運,或是用對了姿勢投胎。這些“少年成名”之人付出的努力,自己“不作為”的緣由,被完美忽略。

 

上面說到的483位90后上市公司高管,亦屬于“成名較早”的范疇,或許有部分是借了“家庭背景”的光,得以傳承家業(yè)一夜成名。但是其中亦不乏部分人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才換來如今光景,不能一票否定。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少年成名”背后,或許有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努力和追求。

 

3
考證也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考CFA也要趁早。對于很多大學生或初入職場的同學來說,“考證要趁早”這句話更顯得適用。

 

一方面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人們的時間充裕度和精力也就下降了,會加大考證的難度;另一方面是“出名要趁早”,早些把該考的證都考了,能及早吸收“證書”帶來的益處,為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帶來最大的效益。

 

分析君見過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沒有想到考證、考研,卻在畢業(yè)后才終于恍惚意識到:有些能力的證明,有時候還是不得不依靠那一張紙......

 

所以,這大概也是近些年在職人員考證、考研的人數(shù)歷年不斷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出名要趁早,才能更痛快地享受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