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各類理財類APP日益受到人們推崇。而相關專家也提醒,雖然理財類APP能給用戶帶來諸多便利,但還是要謹防其帶來的風險。
  記者在手機“軟件管家”中輸入“理財”兩個字,出來了多達630款理財類APP,一款記賬APP的下載量達到了1912萬次。
  銀行業(yè)分析師林博程說,中國國內個人理財業(yè)務剛剛開始發(fā)展,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理財業(yè)務并沒有完全滿足客戶的要求,現在出現的理財APP是對個人理財需求最原始的補充。
  除了記賬APP之外,越來越多的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APP終端,用戶通過該APP可以實現購物、買基金、進行貴金屬交易、外匯買賣等。林博程表示,銀行的APP終端一般只能管理自己的銀行卡業(yè)務,對其他行的銀行卡是排斥的。“銀行APP的缺陷給第三方APP的出現提供了發(fā)展空間。”
  雖然理財APP給顧客帶來各種便利,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但相關專家也提醒用戶注意風險。
  據烏云網創(chuàng)始人方小頓介紹,通過正規(guī)渠道下載的APP軟件是比較難感染病毒的,理財APP*5的風險在運營者自身的云端上。如果軟件開發(fā)者的技術力量不夠強,產品就很容易被黑客攻克,導致用戶信息被修改或是泄露。
  “開發(fā)理財APP的公司魚龍混雜,加之監(jiān)管薄弱,容易導致理財APP產品出現風險隱患。”林博程說,理財APP的運營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然后把相關信息賣出去,導致消費者信息泄露。
 
高頓網校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最熱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