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頓小編為各位學員整理了ACCA考試中的一些名詞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一個國家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fā)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xiàn)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xiàn)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于衰退狀態(tài),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xiàn)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 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qū)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并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tǒng)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tǒng)計一次。每次在發(fā)表初步預估數(shù)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fā)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于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fā)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于 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