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是一把“雙刃劍”,其廣泛普及使得網絡支付市場規(guī)模逐漸擴大,不過,隨之而來的金融欺詐行為也日益猖獗。據*7上市銀行中報數據顯示,四大國有銀行電子銀行客戶數量已突破10億戶大關。然而,在可喜的增長和如此龐大的客戶群背后,各類銀行卡欺詐犯罪亦呈現爆發(fā)態(tài)勢。此外,網絡金融交易詐騙花樣頻出,防不勝防,唯有提高自身防范意識,才能全面“免疫”。
  網絡支付存安全隱憂
  近日,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楊再平專職副會長在“網絡支付安全宣傳月”啟動儀式上透露,截至2014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guī)模近2.9億人,較2013年底增加3208萬人,半年度增長率為12%。與此同時,手機支付增長迅速,用戶規(guī)模達到2億,半年度增長率為63%,網絡支付已逐漸成為我國民眾較為常用的支付選擇之一。
  然而,伴隨移動支付用戶增長的是網絡支付安全問題的頻出。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近年隨著移動網絡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理財產品的風靡,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手持終端設備的普及,新型移動支付領域也成了釣魚軟件、黑客等的覬覦之地。層出不窮的新型騙術、花樣翻新的黑客木馬,無一不在拷問著網絡支付安全問題。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在“移動支付的隱憂”一期節(jié)目中報道稱,一家專門從事網絡安全研究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對近年來銀行卡被通過支付寶盜刷的新聞報道,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部分案例中,因為用戶個人不慎,泄露了隱私信息,比如被人用復制身份證補辦了手機卡,最終導致銀行卡被盜刷。而另外相當一部分的案例,則都是用戶被動地因為網絡不安全的原因,導致銀行卡資金被盜。
  網絡支付安全防騙小貼士
  針對目前手機病毒、手機支付安全、電信詐騙等安全形勢越來越復雜,手機用戶應逐步提升手機安全意識。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了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銀行卡專業(yè)委員會制作的銀行卡網絡支付安全宣傳手冊,提醒大家在防范金融詐騙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提防虛假客服,切勿泄露動態(tài)密碼。辦理網絡購物、網絡退貨、退款等業(yè)務時請認清官方渠道。切勿輕信不明身份的電話,聊天工具或其他形式提供的非正規(guī)途徑的網絡鏈接。在收到動態(tài)驗證碼時,仔細核對短信中的業(yè)務類型、交易商戶和金融,并不隨便泄露給他人。
  網絡社交陷阱多,警惕騙子冒牌詐騙。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網絡的熟人關系讓持卡人放松警惕騙取銀行卡等相關信息。針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提醒您,不要輕信在任何社交網絡中發(fā)送信用卡的卡號、密碼、卡片背面末三位數字等關鍵信息,以免不發(fā)分子假冒親友或盜取聊天記錄,竊取用戶銀行卡信息。
  慎掃二維碼,降低盜用風險。謹防“山寨”應用軟件在掃碼前,一定要確認該二維碼是否出自知名正規(guī)的載體,不要見“碼”就刷。在移動終端安裝殺毒軟件等相應的防護程序,一旦出現有害信息,可以及時提醒和刪除。
  公用WiFi要長心眼,保護賬戶安全。現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蹭網族蹭網的習慣私設釣魚WiFi,通過木馬程序偷走用戶的信息。如果要使用商場、酒店等公共WiFi資源,一定要仔細核對用戶名,特別是看到與公共WiFi名類似的用戶名時更要多留一個心眼。
  警惕低價陷阱,拒絕“釣魚網站”。在信任的網站進行購物,不要輕信各種渠道接觸到的“低價”網站和來歷不明的網站。在正規(guī)網站購物,下好訂單進入支付頁面時,網址的前綴會變成“https”,此時頁面的數據傳輸是加密的。如支付頁面網址前綴仍然是“http”,就有可能存在風險。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