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評價與股票評級
股票評價通常被定義為對股票投資價值和投資風險的總體評價,而股票評級則是依據(jù)對股票投資價值和投資風險的判斷給出其投資級別。考慮到都是對股票投資價值和投資風險的評價或評級,實際上兩者從其內(nèi)容和方法上來講是一致的。但是,從其結果表現(xiàn)形式來看,前者沒有一定的嚴格形式,后者有一定的嚴格形式,其結果表現(xiàn)為一定的投資級別。如美林公司將股票簡單地分為"買進、中性與賣出",以及摩根士丹利將股票分為"增持、中性與減持"。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前者強調(diào)的是一種過程和內(nèi)容,而后者強調(diào)的則是一種結果和形式。
目前,在追求結果準確的刺激下,股票評價過程與方法越來越復雜,而股票評級的結果表現(xiàn)卻越來越簡單。特別是在網(wǎng)絡泡沫破滅后,眾多投資者的指責迫使國外一些有名的證券咨詢機構都傾向于給投資者一個最簡單的評級結果。
如果我們關注于股票的投資價值,那么我們可以將股票評價(或股票評級)稱之為股票價值評價(或價值評級)。當然,如果僅局限于公司的財務分析,可稱之為財務評價(或財務評級)。對于股票的投資風險,通常應該將它區(qū)分為市場風險與財務風險(或系統(tǒng)風險與非系統(tǒng)風險)。市場風險是指股票價格隨市場波動而帶來的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狀況反映出的因公司經(jīng)營問題帶來的風險。總體而言,絕大多數(shù)的評價者(或評級者)往往給出的是一種綜合性評價或評級,也就是說,評價或評級結果反映的是股票投資價值和投資風險兩個方面的綜合情況。
然而,考慮到不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一樣,他們的無差異曲線不同,如果只是簡單地給出一個"買進"、"中性"或"賣出",恐怕很難被投資者接受和使用。譬如,兩只同為"買進"的股票具有不同的收益與風險匹配,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資者意味著不同的投資選擇結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能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者則選擇低風險、低收益的股票。
有鑒于此,我們認為應該將對股票投資價值和投資風險的評價或評級分開進行,即在進行價值評價或評級的同時考慮其風險評價。以禾銀系統(tǒng)為例,它根據(jù)其計算的成長空間指標將股票投資價值分為A、B、C、D四級,然后引入市場風險指標β系數(shù)和VaR值,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依據(jù)禾銀系統(tǒng)的股票價值評級及其市場風險評價來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