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頓網校友情提示,*7撫順會計考試網上總結信息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內容公布如下:       一、固定資產折舊辦法的分類
  直線法(straight-line method)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tài)而確定的成本分配結構。
  直線法依據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比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線法下,折舊金額是時間的線性函數。
  產量法(production method)根據固定資產的產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
  產量法的依據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響,其合理性取決于三個條件:
 ?。?)固定資產的每期用量波動較大;
 ?。?)固定資產使用期內的產出的每期用量波動較大;
 ?。?)固定資產服務潛力的下降與其使用程序密切相關。如果符合這三個條件,產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則的。反對產量法的人認為,估計固定資產的產出量比估計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難,而且很難考慮功能損耗因素。
  采用產量法折舊,折舊費用是一項變動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舊費用那樣是固定成本。
  固定資產的產出量可以用機器小時或產量(如汽車的行駛里程)來衡量。
     二、常用折舊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上述計算的折舊率是按個別固定資產單獨計算的,稱為個別折舊率,即某項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折舊額與該固定資產原價的比率。通常,企業(yè)按分類折舊來計算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該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采用分類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簡單,但準確性不如個別折舊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又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發(fā)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平均年限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9工作量折舊額
  3.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余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后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
  例如:某企業(yè)一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的折舊額為:
  雙倍余額年折舊率=2/5×100%=40%
  *9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6 000-2 400)×40%=1 440(元)
  從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舊額=(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仍以前例來說明,若采用年數總和法計算,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
  原值-凈殘值 每年折舊額 累計折舊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變動折舊率
 ?。ㄔ。ㄔ。ㄔ?/div>
  1 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2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5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數總和法所計算的折舊費隨著年數的增加而逐漸遞減,這樣可以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資產因無損耗而遭受的損失。
        三、不同折舊方法的稅收影響
     客觀地講,折舊年限取決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個預計的經驗值,使得折舊年限容納了很多人為成分,為合理避稅籌劃提供了可能性。縮短折舊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發(fā)生后移。在稅率穩(wěn)定的情況下,所得稅遞延交納,相當于向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例1.某外商投資企業(yè)有一輛價值500000元的貨車,殘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計使用年限為8年。按直線法年計提折舊額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該企業(yè)資金成本為10%,則折舊節(jié)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現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為8期的年金現值系數。
  如果企業(yè)將折舊期限縮短為6年,則年提折舊額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舊而節(jié)約所得稅支出,折合為現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4.355為6期的年金現值系數。
  盡管折舊期限的改變,并未從數字上影響到企業(yè)所得稅稅負的總和,但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后者對企業(yè)更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舊期限縮短為6年,則節(jié)約資金114972-105633=9339(元)。
  當稅率發(fā)生變動時,延長折舊期限也可節(jié)稅。
  例2.上述企業(yè)享受“兩免三減半”的優(yōu)惠政策,如果貨車為該企業(yè)*9個獲利年度購入,而折舊年限為8年或6年,那么,哪個折舊年限更有利于企業(yè)避稅?
  8年和6年折舊年限的避稅情況:
 ?。?)、折舊年限8年,年提取折舊60000,折舊各年避稅額: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稅總和81000元。
 ?。?)、折舊年限6年,年提取折舊80000,折舊各年避稅額: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稅總和60000元。
  可見,企業(yè)延長折舊年限可以節(jié)約更多的稅負支出。
  按8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
  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
  按6年計提折舊,避稅額折現如下:
  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
  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逐漸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而轉移到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用中的那部分價值。折舊的核算是一個成本分攤的過程,即將固定資產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統(tǒng)的方式,在它的估計有效使用期間內進行攤配。這不僅是為了收回投資,使企業(yè)在將來有能力重置固定資產,而且是為了把資產的成本分配于各個受益期,實現期間收入與費用的正確配比。
  由于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直接關系到企業(yè)當期成本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多少。因此,怎樣計算折舊便成為十分重要的事情。
  幾種常用的計算折舊的方法對所得稅的影響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扣除預計殘值,按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稱年線平均法、直線法,它將折舊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內的各個期間。因此,用這種方法所計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原始價值-預計殘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一定期間的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稱為固定資產折舊率。它反映一定期間固定資產價值的損耗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凈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點是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但是缺點是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修理費越來越多,到資產的使用后期修理費和折舊額會大大高于固定資產購入的前幾年,從而影響企業(yè)的所得稅額和利潤。
  2.產量法
  產量法是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會隨著使用程度而減退,因此,將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改為使用這項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總產量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當年產量×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
  產量法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3.工作小時法
  
  這種方法與產量法類似,只是將生產產品或勞務數量改為工作小時數即可,其計算公式為:
  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耐用總小時數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當年工作小時數×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
  工作小時法同產量法一樣,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4.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又稱遞減折舊費用法,指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費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則提得少,從而相對加快了折舊的速度。加速折舊有多種方法,主要有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率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遞減分數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數字總和。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限)/[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年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補償。但這并不是指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或多提折舊,因為不論采用何種方法提折舊,從固定資產全部使用期間來看,折舊總額不變,因此,對企業(yè)的凈收益總額并無影響。但從各個具體年份來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舊法,使應計折舊額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攤提較多而后期攤提較少,必然使企業(yè)凈利前期相對較少而后期較多。
  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企業(yè)會產生不同的稅收影響。首先,不同的折舊方法對于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補償時間會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舊方法導致的年折舊額提取直接影響到企業(yè)利潤額受沖減的程度,因而造成累進稅制下納稅額的差異及比例稅制下納稅義務承擔時間的差異。企業(yè)正是利用這些差異來比較和分析,以選擇*3的折舊方法,達到a1稅收效益。
  從企業(yè)稅負來看,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業(yè)承擔的稅負最輕,自然損耗法(即產量法和工作小時法)次之,快速折舊法最差。這是因為年限平均法使折舊平均攤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內利潤過于集中,適用較高稅率;而別的年份利潤又驟減。因此,納稅金額和稅負都比較小、比較輕。相反,加速折舊法把利潤集中在后幾年,必然導致后幾年承擔較高稅率的稅負。但在比例稅率的情況下,采用加速折舊法對企業(yè)更為有利。因為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內加快得到補償,企業(yè)前期利潤少,納稅少;后期利潤多,納稅較多,從而起到延期納稅的作用。
  下面我們利用具體的案例來分析一下企業(yè)在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下繳納所得稅的情況:
  例3.廣東某鞋業(yè)有限公司,固定資產原值為180000元,預計殘值為10000元,使用年限為5年。如表1-1所示,該企業(yè)適用33%的所得稅率,資金成本率為10%。
  表1-1 企業(yè)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和產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舊利潤(元) 產量(件)
  *9年 100000 1000
  第二年 90000 900
  第三年 120000 1200
  第四年 80000 800
  第五年 76000 760
  合計 466000 4660
 ?。?)直線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估計殘值)/估計使用年限=(180000-10000)/5=34000(元)
  估計使用年限5年。
  *9年利潤額為:100000-34000=6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潤額為:90000-34000=5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潤額為;120000-34000=8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利潤額為:80000-34000=4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潤額為:76000-34000=42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2000×33%=13860(元)
  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元)
  應納所得稅現值為:21780×0.909+18480×0.826+28380×0.751+15180×0.683+13860×0.621=75350.88(元)
  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別為1、2、3、4、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下同。
 ?。?)產量法
  每年折舊額=每年實際產量/合計產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
  *9年折舊額為:
  1000/4660×(180000-10000)=36480(元)
  利潤額為:100000-36480=63520(元)
  應納所得稅為:63520×33%=20961.6(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
  900/4660×(180000-10000)=32832(元)
  利潤額為:90000-32832=57168(元)
  應納所得稅為:57168×33%=18865.44(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
  1200/4660×(180000-10000)=43776(元)
  利潤額為:120000-43776=76224(元)
  應納所得稅為:76224×33%=25153.92(元)
  第四年折舊額為:
  800/4660×(180000-10000)=29184(元)
  利潤額為:80000-29184=50816(元)
  應納所得稅為:50186×33%=16769.28(元)
  第五年折舊額為:
  760/4660×(180000-10000)=27725(元)
  利潤額為:76000-27725=48275(元)
  應納所得稅為:48275×33%=15930.75(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為:
  20961.6+18865.44+25153.92+16769.28+15930.75=97680.95(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20961.6×0.909+18865.44×0.826+25153.92×0.751+16769.28×0.683+15930.75×0.621=74873.95(元)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1/估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雙倍直線折舊率
  會計制度規(guī)定,在計算最后兩年折舊額時,應將原采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改為用當年年初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減去估計殘值,將其余額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攤銷。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1/5×100%=40%
  *9年折舊額為:180000×40%=72000(元)
  利潤額為:10000-72000=28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28000×33%=9240(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180000-72000)×40%=43200(元)
  利潤額為:90000-43200=468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6800×33%=15444(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180000-72000-43200)×40%=25920(元)
  利潤額為:120000-25920=94080(元)
  應納所得稅為:94080×33%=31046.4(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
  第四、第五年的折舊額
 ?。剑?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2=14440(元)
  第四年利潤額為:80000-14440=65560(元)
  應納所得稅為:65560×33%=21634.8(元)
  第五年利潤額為:76000-14440=61560(元)
  應納所得稅為:61560×33%=20314.8(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
  9240+15444+31046.4+21634.8+20314.8=97680(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9240×0.909+15444×0.826+31046.4×0.751+21634.8×0.683+20314.8×0.621=71863.81(元)
 ?。?)年數總和法:
  每年折舊額=可使用年數/使用年數和×(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
  本例中,使用年數總和為:
  1+2+3+4+5=15
  *9年折舊額為:5/15×(180000-10000)=56666(元)
  利潤額為:100000-56666=43334(元)
  應納所得稅: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4/1
  5×(180000-10000)=45333(元)
  利潤額為:90000-45333=44667(元)
  應納所得稅: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3/15×(180000-10000)=34000(元)
  利潤額為:120000-34000=86000(元)
  應納所得稅: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折舊額為:2/15×(180000-10000)=22666(元)
  利潤額為:80000-22666=57334(元)
  應納所得稅: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舊額為:1/15×(180000-10000)=11333(元)
  利潤額為:76000-11333=64667(元)
  應納所得稅:64667×33%=21340.11(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
  14902.22+14740.11+28380+18920.22+21340.11=97680.65(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14300.22×0.909+14740.11×0.826+28380×0.751+18920.22×0.683+21340.11×0.621=72662.33(元)
  如果將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進來,將應納稅額折算成現值,結果
  下表所示:
  表1-2不同折舊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及現值單位:元
  年限 直線法 產量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9年 21780 20961.6 9240 14300.22
  第二年 18480 18865.44 15444 14740.11
  第三年 28380 25153.92 31046.4 28380
  第四年 15154 16769.28 21634.8 18920.22
  第五年 13860 15930.75 20314.8 21340.11
  總計 97680 97680.95 97680 97680.65
  現值 75350.88 74873.95 71863.81 72662.33
  從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舊計算的*9年應納稅額最少,雙倍余額遞減法下*9年只繳納稅款9240元,年數總和法下*9年繳納稅款為14300.22元,而直線下法則需繳納21780元。
  從上面計算中,不難得出,加速折舊法使企業(yè)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沖減了稅基,從而減少了應納稅款,相當企業(yè)在最后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對企業(yè)來說可達到合法避稅的功效。
  從應納稅額的現值來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舊,因而沖減的稅基較多,使應納稅額減少,相當于企業(yè)在初始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這樣,其應納稅額的現值便較低。在運用普通方法(即直線法、產量法)計算折舊時,由于直線法將折舊均勻地分攤于各年度,而產量法根據年產量來分攤折舊額,該企業(yè)產量在初始的幾年內較高,因而所分攤的折舊額較多,從而較多地侵蝕或沖減了初始幾年的稅基。因此,產量法較直線法的節(jié)稅效果更顯著。在比例課稅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有利于企業(yè)節(jié)稅,因為它起到了延期繳納所得稅的作用。
  四、有關折舊的規(guī)定
  1.“兩則”中有關折舊的規(guī)定為折舊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財政部頒布的《企業(yè)財務通則》第四章第十八條規(guī)定:固定資產的分類折舊年限、折舊辦法以及計提折舊的范圍由財政部確定。企業(yè)按照國家規(guī)定選擇具體的折舊方法和確定加速折舊幅度。
  《企業(yè)會計總則》第三章第十三條規(guī)定:固定資產折舊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或預計工作量。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產量)法計算。如符合有關規(guī)定,也可采用加速折舊法。
  2.稅法中有關折舊的規(guī)定為方法選擇提供了稅收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上采用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納稅人需要采用其他折舊方法的,可以由企業(yè)申請,逐級報省、市、自治區(qū)稅務局批準。
     
  掃一掃微信,學習實務技巧
   
  高頓網校特別提醒:已經報名2014年財會考試的考生可按照復習計劃有效進行!另外,高頓網校2014年財會考試高清課程已經開通,通過針對性地講解、訓練、答疑、???,對學習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分析、指導,可以幫助考生全面提升備考效果。
 
關注公眾號
快掃碼關注
公眾號吧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