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把我的簡歷改了幾百遍了,為什么還是過不了簡歷這關?”
“我已經申請了兩個月實習了,為什么到現在都沒有一點回音?”
“下個禮拜要面試,我已經提前一個禮拜鍛煉演習了,為什么還是被拒?”
“我的uscpa已經考前突擊了兩個星期,為啥考的題還是不會?”
你有沒有發(fā)現,我們都變成了“速食方便面”。
這個網絡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太注重進度和效率,不知不覺竟將“Deadline是*9生產力”當成了座右銘。眼看著有的人創(chuàng)業(yè)項目剛做半年就融資數百萬,羨慕酸楚之余,我們也開始向往這種短時間內獲得的成果,說白了,我們需要一種快速的成功——
確定一個目標,好,那就趕緊去做,抓緊一切時間,加班加點都沒有問題,只要目的達成。
沒有什么后續(xù),也沒有什么綿長的效果。
急于求成是我們這代人*5的缺點之一。
在去美國留學之前,文心也是如此。
剛進大學的時候,文心就像脫了韁的野馬,每天混社團混學生會,考試周前兩個禮拜才準時出現在教室——來劃重點,然后用一周的集中復(預)習混個及格。
甚至連去留學,都是文心在大四那年一拍腦袋決定的,然后就是快速而混亂的找中介、刷績點、寄資料、等通知,凡事一切能用錢解決的事情文心統(tǒng)統(tǒng)選擇了最快的通道,最后如愿來到了美國念會計。
一開始,文心毫不適應這里的節(jié)奏,她以為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花很少的時間,達到大的功效。
后來她發(fā)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她看到很多同班同學在開學前就寫好了簡歷,有*9版第二版,是他們翻來覆去寫了好幾個禮拜的結果,他們已經在正式上課前規(guī)劃好了自己接下來的一年要做哪些研究,要考哪些證書,要培養(yǎng)哪些面試技能(是的!距離我們那屆的招聘季還有整整一年多),master第二年剛開始,他們就差不多確定了自己想去哪些公司,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始搜集資源,接觸一些學長學姐和老師,建立自己的networking。
這里的學生流行的是“一萬小時法則”,他們堅持認為,如果你要擅長一件事,就必須付出至少一萬個小時以上。
最開始,這的確讓文心感到震驚。
一直到后來,文心才知道這些同學的付出并不是無用功。因為文心在受到周遭的感染之后,也開始產生危機感,很快,她就加入了這樣的“一萬小時節(jié)奏”。
面對課業(yè)文心不再馬虎,英文不夠好,她就花別人兩倍的時間寫作業(yè),寫paper,用高頓的網課在一年之內通過了周圍同學都在考的USCPA考試,每天各種練習面試,聯系所有能聯系到的學長學姐,好不容易拿到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offer,她幾乎傾盡全力,積極表現,為了留在美國工作,文心差不多寄出了1000多封Email,打過幾百通電話,面試了無數次......
臨近畢業(yè)的時候,文心終于看到了這一切努力的成果——5封頂尖offer,大到紐約高盛的財務部門,小至LA極少數幾家精英事務所,都向她拋來了橄欖枝。
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篤信“Deadline是*9生產力”的文心了。
她學會了提前準備,明白了一時的成效并不代表長久的影響,真正的『人生勝利組』都是靠著一步步的累積和循序漸進的付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你真的覺得面試練習一個禮拜就可以進入麥肯錫嗎?
 
▎本文作者Stella,來源高頓;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