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方面,今年的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是:“結合稅制改革,厘清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近日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下稱《意見》)發(fā)布。
  在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方面,《意見》則提出“充分考慮公共事項的責任性質和受益范圍”。
  中央和地方稅種調整可能性
  《意見》提出:“結合稅制改革,厘清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不過,仍要“保持現(xiàn)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wěn)定”。
  有稅務部門基層官員向《*9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樣的提法,存在未來中央和地方稅種進行調整的可能。
  據記者了解,此前有消息稱,消費稅在調整稅目加大對高檔產品的調節(jié)力度之外,還有可能被移至零售環(huán)節(jié)征收,并成為地方稅種。
  財政部駐廣東專員辦黨組書記、監(jiān)察專員江龍近期在一篇分析“分稅制”的文章中也指出,從稅制看,現(xiàn)行地方稅制基本上是在“分稅制”前期和當時治理經濟過熱的情況下形成的,隨著財政體制的調整和完善,原有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格局做了調整,而地方稅制卻沒有相應跟進。在對“分稅制”后續(xù)完善過程中,也沒有及時將方向轉向地方稅體系建設,地方稅體系相對弱化。
  他認為,根據稅收的效率原則,不動產稅、遺產稅與贈與稅、社會保障稅等財產稅系的新稅種,由于不易遷移并和地方經濟發(fā)展正相關,地方政府在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具有較大優(yōu)勢,都應該劃為地方稅種。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稱,中央和地方收入進一步理順,很直接的原因就是營改增完成以后,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營業(yè)稅沒有了,地方收入將會大幅度下降,中央和地方收入需要重新劃分。
  有學者測算認為,營改增完成后地方財政收入將會減少30%。如何補足這個缺口,馮俏彬認為,長期來看是培育地方稅體系,短期來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重新劃分共享稅比例。
  重新劃分共享稅比例有兩個選擇,比較廣泛的觀點是將增值稅共享比例從75∶25改成70∶30,另有一種認同度欠廣的看法是將個稅的共享比例從60∶40調整到50∶50。
  財力和支出責任矛盾
  對于“高燒”不下的“政府間事權劃分”問題,《意見》提出“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
  這一表述與預算案的提法一致但有了更詳細的解釋。文件稱:“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充分考慮公共事項的責任性質和受益范圍,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和支出責任。”
  “財力和支出責任之間的矛盾,是我國財稅管理體制中存在的*5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分稅制’后續(xù)實施過程中,事權劃分的改革不夠規(guī)范和徹底,地方政府承擔了過多與財力不相匹配的事權。”江龍認為。
  財政地位凸顯
  在今年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中,財稅金融改革被單獨列在了第三條,僅次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2011年之后,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在每年發(fā)布的當年經濟改革重點任務中單獨列出后,之后3年,財政制度改革一直居工作重點序列的“高位”。
  在2010年,“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列在重點任務的第七項,位于投資體制改革、產業(yè)結構調整、自主創(chuàng)新機制、節(jié)能減排、國企改革等內容之后。
  與前兩年財稅、金融改革的內容各自單列不同,今年財政和金融改革*9次合并在同一項內容中。
  多位財稅學者認為,這一屆政府越來越重視財政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