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漸行漸進,公眾很關心會議聚焦的議題,對此,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如繼續(xù)推進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推進新供給改革以消費升級[*{c}*]產業(yè)升級,推進法治和反腐為經濟改革打下的良好基礎,以及繼續(xù)推進穩(wěn)增長+國企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等等。
2014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了2015年的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其中包括努力積極發(fā)現培育新增長點,這在2015年得到了很好地詮釋,經濟日報社副社長林躍然近日在出席第十一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時也指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格局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呈現出結構優(yōu)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其中兩個數據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到GDP的比重達到51.4%,這是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GDP首次突破50%,表明服務業(yè)為主體的結構正在形成和穩(wěn)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8.4%,比上年同比增長了9.3個百分點,消費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和可靠。這充分反映了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的同時,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動力正在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的基礎更加扎實。
“其中,預計國企改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突破的領域”,宋清輝說,因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賴于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沒有突破,其它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難繼續(xù)推進。改革能否突破,決定中國經濟前途,可以預料財稅、金融體制等改革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則表示,目前看,困難比較大的是財稅體制改革,也應是最重要的改革領域,因為財稅體制涉及到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涉及到國家治理機制現代化的問題。當前財稅體制改革面臨的挑戰(zhàn)是財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增加;如何理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和責任?現在思路似乎還不清晰。
同時,市場人士認為,最近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短期上是為應對經濟形勢,長期上是為解決供需矛盾,以及消費和投資失衡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發(fā)力,或已經成為事關中國經濟前景的最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