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根據(jù)財政部網站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11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為215億元,同比增長1.4倍(10月數(shù)據(jù)為129億元)。
根據(jù)之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今年前11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已達近2395億元,超過大盤6000點時的印花稅額,同時要注意到的是,相比大盤6000點,目前的印花稅已打對折,創(chuàng)歷史新高。
在A股市場于12月重啟IPO以及大盤企穩(wěn)的形勢下,今年的證券交易印花稅額創(chuàng)新高已成定局。印花稅創(chuàng)新高不僅僅反映的是交易量的新高,同時,更明顯的反映出A股市場中,散戶頻繁換股的現(xiàn)象。
截至目前,滬深股市有效賬戶數(shù)分別為6700萬和6500萬,由于一般投資者都是滬深各一個賬戶,所以股民總數(shù)大約為6000萬人。計算下來,平均每個股民今年前11個月,上繳了4000元的印花稅,恐怕很多小散一年的利潤都不會有這么多。
在11月5日鳳凰財經峰會上,海通證券[-2.58%資金研報]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圓桌論壇上表示,中國散戶交易量占到整個市場的85%,遠超美國的21%,散戶的還手率是世界*9,交易過于頻繁,交易越多虧損的概率就越大。
今年,監(jiān)管層已經針對A股市場高交易量帶來的大量交易費的情況作出了相應的處理,7月1日晚間,中國結算公告稱,滬深交易所調降A股交易結算相關收費標準,新標準8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經手費由按成交金額0.0696‰雙邊收取,調整為按成交金額0.0487‰雙邊收取,降幅為30%;中證券登收取的A股交易過戶費由目前滬市按照成交面值0.3‰雙向收取、深市按照成交金額0.0255‰雙向收取,一律調整為按照成交金額0.02‰雙向收取,降幅約為33%。
回顧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歷史:
中國最早于1990年7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征股票交易印花稅,其稅率規(guī)定為對買賣雙方各征千分之六,中國印花稅調整此后不久又因市場的變化調整為千分之三。上海證券交易所也于1991年開征了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定為千分之三。
此后經歷過的有針對性的調整有:
1991年10月,鑒于股市持續(xù)低迷,深圳市又將印花稅稅率下調為3‰。在隨后幾年的股市中,股票交易印花稅成為最重要的市場調控工具;
1997年,為抑制投機、適當調節(jié)市場供求,國務院首次作出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的決定,為平抑過熱的股市,自5月10日起,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3‰上調至5‰;
1998年6月12日,為活躍市場交易,又將印花稅率由5‰下調為4‰;
1999年6月1日,為拯救低迷的B股市場,國家又將B股印花稅稅率由4‰下降為3‰;
2001年11月16日,財政部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jù),由立據(jù)雙方當事人分別按2‰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2005年1月24日,最后一次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執(zhí)行千分之一稅率。
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xiàn)行千分之一調整為千分之三。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jù),由立據(jù)雙方當事人分別按千分之三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2008年4月24號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率,由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起,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由出讓方按1‰的稅率繳納股票交易印花稅,受讓方不再征收。
附: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87億元,比去年同月增長11.4%,同口徑增長8.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44億元,增長9.2%,同口徑增長9%;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43億元,增長13.4%,同口徑增長8.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775億元,同比增長8.4%。
11月份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2587億元,同比下降0.3%。主要是工業(yè)增加值增速回落、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xù)下降等影響。
2.國內消費稅763億元,同比增長21.4%。主要是提高成品油、卷煙消費稅增收效應體現(xiàn)。
3.營業(yè)稅1309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金融業(yè)營業(yè)稅115億元,增長23.5%;房地產營業(yè)稅507億元,增長17.7%,主要受部分地區(qū)商品房銷售回暖帶動。
4.企業(yè)所得稅724億元,同比下降6.5%。其中,金融業(yè)企業(yè)所得稅下降15%,主要受去年同月基數(shù)較高的影響;工業(yè)企業(yè)所得稅下降6.2%,主要受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下降的影響。
5.個人所得稅583億元,同比增長12.7%。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057億元,同比下降9.3%;關稅203億元,同比下降8.4%。主要受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一般貿易進口下降影響。
7.出口退稅935億元,同比增長22.1%。
8.證券交易印花稅215億元,同比增長1.4倍。
9.車輛購置稅202億元,同比下降11.2%。主要是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收效應體現(xiàn)。
10.地方其他稅種收入情況:契稅363億元,同比增長26.6%;土地增值稅292億元,同比增長11.6%;耕地占用稅203億元,同比增長30.3%;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128億元,同比增長1%。
11.非稅收入2312億元,比去年同月增長24.6%,同口徑增長9.5%。
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9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同口徑增長5.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011億元,增長6.5%,同口徑增長6.2%;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924億元,增長9.3%,同口徑增長5.2%。全國、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分別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主要受投資和工業(yè)生產增速放緩、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降、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xù)下降以及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等因素影響。最后一個月,各級財政部門要繼續(xù)加強收入監(jiān)測分析,大力支持稅務、海關等部門依法加強征管,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同時堅決杜絕收取過頭稅、虛收空轉財政收入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