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也不管問題有多大,只要不偷偷摸摸、躲躲閃閃,而是敢于直面問題、正視矛盾,就有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可能,就能給公眾帶來期待和希望。相反,只會讓問題越積越多,矛盾越積越深。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方面似乎并沒有這樣去操作,而是采取能拖則拖、能糊則糊、能不公開就不公開的方式,以達到遮人耳目、掩蓋問題、逃避矛盾的目的。
 

  據《中國網》5月8日報道,2009年住建部曾對全國城市飲用水水質狀況做普查,但至今未公布數據結果。多位業(yè)內人士稱,此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僅50%左右。調查顯示全國城市供水管網質量普遍低劣,不符國標的灰口鑄鐵管占一半。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飲用水仍無法直飲。
 

  2009年調查的結果,至今沒有公布,僅憑這一點,就可以想象,這些數據會是何等的糟糕。要知道,按照政府機關的一貫做法,只要不存在過于嚴重的問題,或者擔心結果公布后會引起社會的震蕩和不安,一般情況下,往往都會很快把結果公布于眾,以此來證明部門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雖然數據公布與否,都改變不了自來水水質糟糕的現狀。50%也好,60%也罷,自來水合格率不高,都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公布了結果,至少可以讓公眾知道自己所處的用水環(huán)境,知道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從而采取一些必要的預防措施。同時,可以督促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管理,提高水質。相反,如果不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隱瞞實情,剝奪公眾的“知情權”,從表面看可以暫時“平息”公眾的不滿情緒,實質上,卻丟失了政府的公信力,讓公眾產生相關部門不想整改、不愿提高自來水質量的錯覺。
 

  也許,站在住建部的角度,不公布自來水調查結果,有他們自己的考慮。如合格率太低,會在公眾中產生恐慌和不滿情緒,甚至引起社會震蕩,又如媒體和公眾會追問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再如何時能夠整改到位等。問題是,因為擔心而不公布實情,不讓老百姓知道自來水存在的問題,就等于拿老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做賭注。近年來,因自來水質量而引發(fā)的疾病并不少,由此引發(fā)了許多社會矛盾。
 

  說白了,“不敢公布”并不僅僅在于自來水質量過差,而在于政府解決問題的底氣不足、能力不強。事實上,公眾也知道,按照目前的條件,要想自來水百分之百的合格,甚至是優(yōu)等,并不現實。特別是一些城市的老城區(qū),管線早已不符合飲用水的供水要求。關鍵在于,政府必須拿出整改的意見和計劃,并在現行條件下,盡可能地改善用水條件,提高用水質量。如果政府能夠拿出整改和改善的誠意,老百姓是會理解的。
 

  這就引起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對政府與群眾之間能否建立起一種互信機制。亦即群眾有問題愿意向政府反映,而政府有困難和問題能夠及時告知老百姓,爭取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一旦互信機制形成了,即便問題再嚴重,也不會出現大的震蕩和不穩(wěn)定。
 

  從這個層面來看,“不敢公布”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至少是對老百姓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也反映了政府的不自信。
 

  政府如何更加自信地與老百姓相處,與老百姓溝通,不僅對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十分重要,對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也相當重要。“不敢公布”,不能也不應當成為政府處理問題、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問題的思維和態(tài)度。自來水合格率低,是一個問題,但“不敢公布結果”,問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