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實行機構改革以后,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接管了原鐵道部的大部分事務。變成企業(yè)后,鐵總背負了巨額債務,為此鐵總每年需要償還高額利息。


  據《時代周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鐵總的人最近一直在跑國務院匯報情況,想讓國家把鐵總背負的債務給免除了,并稱如今連利息都還不起。從這個消息中我們不難看出,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想徹底甩掉巨額債務這個沉重的 “包袱”,至于這個“包袱”甩給誰,他們并不多想。從字面上看,讓國務院把欠下的巨額債務免除了,那么就是說這個巨額債務將由國家層面來承擔,但是實際上,國家的財政來源于納稅人,國家的錢也是公眾的錢,如果免除鐵總的巨額債務,實際上最終也就把債務轉嫁到公眾的頭上。按照目前官方公布的2.66萬億元來測算,全國13億人將每人為鐵總還債2000元。


  鐵總承接下來的巨額債務,不是個小數目。分析和探究鐵總的巨額債務,顯然暴露出兩大問題:其一是當時的鐵道部為何會欠下如此巨額債務?這些巨額債務又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恐怕需要鐵總進一步說明和解讀,以便讓公眾了解和知曉。同時,是不是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這種靠巨額債務推動起來的鐵路發(fā)展,有可持續(xù)性嗎?其二是鐵總欠下的債務憑什么要國家來還?這個問題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本來,鐵總作為大型國企,應該充分發(fā)揮市場作用和效能,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報效”國家,為國家多上繳利潤,支持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現在怎么能夠不講信用,想一筆抹掉過去的欠賬而“賴賬”于國家呢?


  不可否認,鐵總承接原鐵道部欠下的巨額債務,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要請求國務院免除巨額債務,必須要有一個讓公眾信服的理由。同時,作為鐵總,既然已經徹底步入市場,就應該轉換角色,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向市場要效益、要能量。如果我們的“鐵老大”不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反而靠著自身的努力扭虧為盈并且還清所有的債務,這才叫真本事、真老大。反之,這種把巨額債務扔給國家的想法和做法,給人感覺,還有過去“鐵老大”身上散發(fā)出的全靠國家買單的意味,也有著盈利了是自己的,虧損或債務由國家兜底的嫌疑。而這種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tài),與沒有改革之前的鐵道部有啥兩樣?


  改革,就是要徹底打破政企不分、職責不清的界限,讓鐵總完全融入市場,并且依托市場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筆者以為,在如何有效解決巨額債務的問題上,作為鐵總似乎更應該多靠自身的努力,少打國家和公眾的主意。欠下如此之高的巨額債務,畢竟是鐵路系統(tǒng)自己釀下的苦酒,怨不得別人,就需要自己去扛。此時,如果還打著把“包袱”甩給國家和公眾的算盤,顯然有些思維不對和方法不妥。假如我們所有的國企,都和鐵總的想法一樣,欠下的債務,最后都統(tǒng)統(tǒng)扔給國家,那實在是國企的不幸,也只能說我們的國企真是不夠“爭氣”。由此,我們恐怕也很難看到眾多國企銳意進取的精神和宏偉的發(fā)展目標了。